在裝修完了之后經(jīng)常會聽到業(yè)主們抱怨裝修前中后裝修公司的服務態(tài)度截然不同,業(yè)主們在簽訂裝修合同的時候沒有了解清楚就胡亂的簽了合同導致裝修完工后悔莫及。今天,眾意小編就要和大家聊一聊關于簽訂裝修合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簽訂家裝合同時要把握最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在簽合同時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個有數(shù)是指對這家公司的大體情況都要了解清楚,不能留有任何疑問。
其次就是明確雙方材料供應。目前的裝修市場中很多工程都是采用裝修公司提供基料和工人,業(yè)主提供部分主材的做法進行。這種情況,在合同中就要明確雙方供料的品種、規(guī)格、數(shù)量、供應時間以及供應地點等項目。材料驗收要雙方簽字,材料驗收單最好對材料的品種、規(guī)格、級別、數(shù)量等有關內(nèi)容標注清楚。另外,驗收的材料應與合同中規(guī)定的甲乙雙方提供的材料相符。
第三就是裝修合同一定要看清楚,全國各地市目前沒有完全統(tǒng)一的范本,但各個公司的合同文本大同小異。裝修者首先要做的是核實裝飾公司的名稱、注冊地址、營業(yè)執(zhí)照、資質(zhì)證書等檔案資料,防止一些冒名公司和“游擊隊”假借正規(guī)公司名義與客戶簽訂合同,欺騙消費者。另外,還要明確工程內(nèi)容和用料,主要包括:施工的項目、尺寸、用材說明(包括材料的型號、等級和品牌)、具體的施工工藝和工序等,同時要附上相應的價格。
但是還有很多小伙伴表示合同看是看了,但是后期發(fā)現(xiàn)完全跟自己理解的不是一回事,這種時候一般就是我們所說的合同陷阱了,常見的合同陷阱有以下這些:
1、預算測量動手腳
在一個裝修訂單中,大概有10%-20%的利潤是通過虛報面積得到的。丈量裝修面積的時候,就算業(yè)主拿好紙筆在一邊記錄,但是設計師測量時手勢的變動是不易察覺的。本來20cm的長度很可能變成22cm,這里多出來2cm那里多出來2cm,這些多出部分的材料費就全進了裝修公司的口袋。
2、合同中的裝飾材料含糊其辭
對材料寫得含糊其辭,那么在實際裝修中,很可能使用劣質(zhì)的材料。當業(yè)主追究時,裝修公司便拿出裝修合同,稱業(yè)主沒有指定材料品牌。而一旦業(yè)主要求使用高品質(zhì)、環(huán)保的材料,裝修公司便會要求加價。而有些裝修公司還在合同中注明,裝修時,如約定使用品牌材料沒貨時,乙方裝修公司可臨時更換相同型號材料。但是,這個“同”,是質(zhì)量相同還是同類材料呢?卻沒寫明。
3、虛報建材損耗
其實裝修中的損耗并沒有大家想像的高,更沒有裝修公司報的那么高。一般情況下,各類工藝正常的損耗:800*800地磚損耗在6%,300*450墻磚損耗在5%,乳膠漆損耗在3%,地板損耗在5%。
4、采取拆分報價忽悠業(yè)主
有些裝修公司絞盡腦汁的會采取拆分報價的方式。比如:一個衣柜,只要報出衣柜的總價就可以了,但是這些精明的裝修公司則不然,需要多少木板、多少油漆、多少人工,隨后加在一起。這樣一來就比總體報價高出了許多。原因很簡單,比如方面:油漆工可以一氣呵成的把裝修中的墻面、頂面、衣柜、儲物柜等所有的油漆刷下來,但若拆開來算,那豈不是衣柜的油漆等干了在刷二遍、三遍,墻面要連刷三四遍。
5、保修條款
裝修的整個過程主要還是以手工制作為主,所以難免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一旦出現(xiàn)了問題,裝修公司是包工包料全權負責保修,還是只包工,不負責材料。或者是有其他條約,這些都要在合同中寫清楚。
6、增減項目
裝修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增減項目。比如多做了個柜子,多改幾米水電路等。這些都要在完工的時候交納費用。那么這些項目的單價究竟應該是多少呢?如果等到開工以后,可就是設計說了算。所以,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復印一份裝修公司的最初給您看到的完整報價單,以免在簽訂合同或是增減項目時,裝修公司偷梁換柱,更改價格。還要注意一點,最后結算費用的時候,您應該支付的增減費用,都應該是在該項目施工前,由您簽字認可的,切勿相信口頭承諾。
7、明確違約責任
裝修公司的違約責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沒有按期交付工程的賠償責任;二是對于無法整改的質(zhì)量問題的賠償責任。為了避免日后“扯皮”,在約定違約責任時應明確賠償金額。比如,如果逾期交付,每天賠償100元;使用質(zhì)量不合格的材料,按合同約定材料價格的雙倍賠償?shù)鹊?。另外,對于合同中所?guī)定的裝修公司其他義務,也應在違約責任中有對應設定。